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压力因素
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会导致情绪崩溃,尤其是晚上人较为放松时,大脑容易进入反思模式。如果白天积累了过多负面情绪却没有有效释放,可能在夜晚集中爆发。研究显示,长期压力可能导致体内皮质醇水平升高,从而干扰情绪调节。
2.睡眠问题
睡眠不足或质量较差会影响大脑对情绪的调控能力。深度睡眠减少可能使杏仁核活动增强,导致情绪波动增加,而慢性失眠也与焦虑和抑郁密切相关。
3.生理因素
内分泌系统的异常,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或月经周期中的激素波动,也可能引发这种症状。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能够直接影响脑中神经递质的平衡,可能导致情绪不稳甚至难以控制的哭泣。
4.心理健康问题
这种情绪反应可能提示存在抑郁症、焦虑症或其他情绪障碍。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中约70%报告有夜间情绪低落的情况,这是由于昼夜节律紊乱以及思维负担加重所致。这种情绪表现还可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或长期隐性创伤的外在表现。
5.社会支持缺乏
感到孤立无助或缺乏关爱的人群更易在晚上情绪失控。这可能与人类在黑暗环境中更容易放大情感体验的生物学机制有关。
6.其他可能的原因
某些药物副作用,如抗抑郁药或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引起情绪敏感;某些慢性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或糖尿病,也可能导致类似表现。
严重的情绪波动若持续存在,应尽早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医疗支持,同时注意规律作息、适当运动及情绪管理训练,有助于缓解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