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观察与倾听
通过行为和语言表达可以初步判断压力来源。例如,情绪波动、食欲改变、睡眠问题等可能是心理压力的表现。
保持耐心聆听,避免过度施压或批评。观察是否有学业负担、人际关系问题或其他潜在原因。
2.营造安全感
家庭成员应该主动营造一个开放和包容的氛围,让孩子知道自己被理解和接纳。
每天固定时间进行共同活动,如一起用餐或散步,以增强亲子间的互动和信任。
3.教会表达情绪
鼓励孩子通过语言、画画、写作等方式表达内心感受。
教授具体的情绪管理方法,例如深呼吸、冥想或者放松肌肉练习,以缓解即时焦虑感。
4.帮助合理安排时间
学业上的过重任务可能是常见的压力来源。协助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减少无效耗时活动。
在日程中加入适当休闲时间,例如运动、玩耍或阅读,有助于改善精神状态。
5.引导树立正确认知
对于错误的自我认知或不切实际的目标,应通过交流帮助调整观念。鼓励关注进步,而非一味追求完美。
分享一些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或正面案例,增强面对困难的信心。
6.寻求外部支持
若家庭内部的疏导效果有限,可考虑寻求老师、心理咨询师或专业机构的帮助。儿童心理医生可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干预方案。
同时可以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或兴趣班,在团体中建立归属感和人际连接。
持续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并给予适当协助,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并促进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