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生理因素:
运动员:经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心肌变得强壮,导致静息状态下心率较低,但这是正常的。
睡眠状态:人在睡眠中,代谢率降低,心率也会自然下降。
2.病理因素:
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等,会降低心率。
内分泌问题: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可能导致心跳过缓。
电解质失衡:钾、钙等电解质不平衡可以影响心脏的电活动。
3.其他因素:
老龄化: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的电传导效率可能降低。
梗阻性睡眠呼吸暂停:在夜间可能出现心跳过缓。
解决方法:
1.针对生理性及药物引起的心跳过缓,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仅需观察。
2.如果是病理性的,如因传导阻滞引起,可能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
3.针对内分泌或电解质失衡导致的情况,则需治疗原发病。
4.避免使用可能导致心跳过缓的药物,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调整剂量。
心跳过缓有可能仅仅是机体适应的一种表现,并不绝对意味着疾病。当伴随头晕、乏力或晕厥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