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体温调节机制:在感冒或发烧期间,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会被感染引起的炎症因子干扰,导致体温升高。当病情好转时,这些因子的作用减弱,身体开始通过出汗的方式降低体温,恢复到正常状态。
2.药物代谢:退烧药或抗病毒药物可能会导致出汗增加。某些药物能刺激汗腺分泌,使人在睡觉时出现明显的盗汗现象。这种药物作用消失后,出汗的现象通常会逐渐缓解。
3.新陈代谢的调整:感冒和发烧会暂时改变身体的新陈代谢水平。发热时,代谢率通常增加,而在恢复阶段,身体可能仍然处于代谢调整期,导致夜间出汗。
4.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疾病期间,自主神经系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在恢复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逐步重建,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短暂的出汗异常。
如果出汗持续数周且没有改善,或者伴随乏力、体重减轻、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可能提示其他潜在健康问题,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其他感染性疾病,需要及时就诊。保持卧室通风良好、选择透气性好的寝具材料,可以帮助缓解夜间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