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迟斌主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科
1.血糖波动:快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和糖)会导致餐后血糖迅速升高,继而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随后血糖水平迅速下降,可能使人很快感到饥饿。这种现象被称为“反应性低血糖”。
2.饮食结构:摄入的食物如果缺乏蛋白质和纤维素,可能导致饱腹感不足。蛋白质和纤维素有助于延缓食物消化吸收,提供长时间的饱足感。
3.生活方式和习惯:久坐不动或缺乏规律运动也可能影响饥饿感。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帮助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4.激素失衡:胃肠道激素如瘦素和饥饿素在调节食欲中扮演重要角色。如果这些激素的平衡被打破,可能导致异常的饥饿感。
5.健康问题:某些健康问题,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糖尿病前期,也能导致饭后饥饿。
饭后频繁饥饿可能预示着需要调整饮食结构或生活习惯。如果这种现象持续,应考虑进行医疗咨询以排除潜在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