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神经传导与疼痛感
疼痛是一种通过神经传导至大脑的复杂生理反应。背部和颈椎区域分布着大量神经,当这些部位出现损伤或炎症时,可能激活周围的神经纤维,引发持续性疼痛信号。这些信号会影响大脑中的睡眠调节中心,使人难以进入深度睡眠阶段。
2.肌肉紧张和痉挛
长期姿势不良或过度劳累可能导致背部和颈椎相关的肌肉群过度紧张,从而形成触发点(即肌肉中异常敏感的部位)。这种状态可能加重局部的疼痛感,并在夜间由于放松体位改变而进一步加剧,干扰入睡。
3.椎间盘突出或关节退变
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颈椎和脊柱退行性病变是常见问题。这些疾病可能压迫周围神经根,导致慢性疼痛或麻木。这类疼痛往往在卧床后表现更为明显,特别是在腰椎或颈椎承受压力改变时。
4.炎症因子作用
风湿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等炎症性疾病可能引起背部或颈椎疼痛,同时其释放的促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有可能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进一步破坏正常的昼夜节律。
5.心理因素
慢性疼痛患者常伴随焦虑、抑郁或其他情绪障碍,这些心理状态会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作用,使交感神经系统持续兴奋,造成入睡困难。
6.不良睡眠姿势或睡具问题
睡觉时枕头高度不合适、床垫过硬或过软,可能导致颈椎和背部承受异常压力,加重已有症状。同时,这些因素也可能是疼痛的潜在诱因。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尽快评估疼痛性质与原因,如有必要可寻求医学帮助。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坐姿、合理选择睡眠用具及适量锻炼对缓解疼痛有一定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