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骨折类型:L1脊柱骨折根据受力机制可分为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和屈曲-牵张型骨折。压缩性骨折多为稳定型,常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相比之下,爆裂性骨折因可能出现椎管狭窄或神经损伤,多需手术干预。
2.稳定性评估:稳定性是决定保守治疗的重要因素。若骨折未累及后方韧带复合体且无显著椎体前缘高度丧失(一般少于50%),通常认为是稳定性骨折,可考虑保守治疗。反之,若存在脊柱不稳或明显畸形,可能需要手术固定。
3.神经功能:若无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症状,如麻木、疼痛或肢体活动障碍,则可倾向于保守治疗。一旦出现神经相关症状,应优先考虑手术干预。
4.保守治疗措施:包括卧床休息、佩戴支具、逐步康复锻炼等。建议患者严格遵从医嘱卧床6-8周,同时配合佩戴胸腰支具以限制活动,促进骨折愈合。在此期间,应避免负重及剧烈运动。
5.年龄及骨质健康:老年人骨质疏松者更易发生压缩性骨折。如果骨密度较低,需同步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如补充钙剂、维生素D以及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以防止再次骨折。
对病情复杂或合并全身其他问题的患者,建议由脊柱专科医生综合评估,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