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检查后得了感染性肠炎应如何处理

2025-03-23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管蔚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普通外科

病情分析:感染性肠炎在肠镜检查后可能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处理方法包括针对病因的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早期干预可以改善病情。

1.明确病因

病原体是治疗的关键,需要通过粪便培养、PCR检测等手段确认感染类型。常见的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志贺菌、大肠杆菌等。病毒感染则以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

2.药物治疗

根据病原体选择适当药物:

细菌感染可以使用抗生素,如大肠杆菌感染时避免广谱抗生素,用氟喹诺酮类或头孢类较为合适。

病毒性肠炎无需抗病毒药物,多为自限性,但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寄生虫感染可考虑驱虫药物,如甲硝唑针对阿米巴原虫感染。

3.补液和纠正脱水

感染性肠炎常导致腹泻,从而引发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轻度脱水者可通过口服补盐液进行纠正,中重度脱水需要静脉输液,补充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

4.饮食调理

恢复期建议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如稀饭、面条等,避免油腻、辛辣及高纤维食物。乳制品可能加重腹泻,应暂时避免。

5.观察病情变化

如果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者腹痛剧烈,需要及时就医排除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中毒性巨结肠或肠穿孔风险。

感染性肠炎通常经过积极对症和病因治疗后可逐步恢复,避免再次感染需要注重饮食卫生和肠镜操作的无菌环境。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