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海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营养科
1.观察疙瘩的性质:
如果疙瘩是红色、伴有瘙痒或宝宝表现出不适,可能与过敏反应有关。
如果疙瘩仅表现为轻微隆起且无其他明显症状,可能是机械摩擦或口周皮肤受到奶粉残留物刺激所致。
2.评估奶粉的成分及更换可能性:
部分奶粉可能含有宝宝暂时无法耐受的蛋白质,例如牛奶蛋白或乳糖。统计显示,约2%-7%的婴儿在6个月以内会对牛奶蛋白过敏。可以尝试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更换为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奶粉。
检查奶粉的保存条件和保质期,确保未发生变质。
3.保持嘴唇清洁和护理:
饮奶后及时用清洁的湿纱布或棉巾轻轻擦拭嘴唇和周围皮肤,以防止奶粉残留刺激皮肤。
避免使用成人护肤品涂抹宝宝嘴唇,若需要护理,可询问医生推荐适合宝宝使用的安全软膏或润肤产品。
4.注意喂养姿势及器具卫生:
确保奶瓶杯口干净无污垢,并定期消毒。
喂奶时注意宝宝嘴唇的位置,避免因长期压迫造成机械性摩擦。
5.就医及进一步检查:
若疙瘩持续存在、增多、伴有溃烂或宝宝出现全身症状(如呕吐、腹泻、呼吸困难),需要尽快就医排查过敏或其他疾病的可能。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过敏原测试以明确诱因。
一旦明确是过敏引起的问题,需要严格规避相关过敏原,并监测宝宝的身体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