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尿液采集:
采集时间:通常建议在早晨第一次排尿时进行采集,因为此时尿液浓度较高,更易于检测。
采集方法:使用干净的容器接取中段尿,即开始排尿后暂停,将中间部分的尿液接入容器,再继续排尿。这有助于避免外部污染。
2.物理检查:
颜色:正常尿液为淡黄色,任何异常如红色(可能提示血尿)、深黄色(可能提示脱水)等,都需进一步检查。
气味:正常尿液气味轻微,如有异味(例如水果味,可能提示酮症酸中毒),需注意潜在问题。
透明度:正常尿液应为透明或微浑浊,明显浑浊可能提示感染或其他异常。
3.化学分析:
pH值:正常范围为4.5-8,过高或过低可能提示代谢或呼吸性疾病。
比重:正常范围为1.005-1.030,反映尿液浓缩能力。低比重可能提示肾功能不全,高比重可能提示脱水。
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应无蛋白质,如有,可能提示肾脏问题。
葡萄糖:正常情况下应无葡萄糖,如有,需警惕糖尿病。
酮体:正常情况下应无酮体,如有,可能提示酮症酸中毒。
血液:正常情况下应无血液,如有,可提示泌尿系统损伤或感染。
尿胆原和胆红素:正常情况下应呈阴性,如阳性,需警惕肝脏或胆道问题。
4.显微镜检查:
红细胞:每高倍视野0-3个为正常,超过此范围提示出血或损伤。
白细胞:每高倍视野0-5个为正常,超过此范围提示感染。
上皮细胞:少量存在为正常,大量提示泌尿系统炎症或损伤。
细菌:正常应无细菌,如有,大多提示感染。
结晶和管型:少量正常,但大量或特定类型提示代谢或肾脏疾病。
尿常规是一项简单快速但信息丰富的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许多健康问题。定期检查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