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早期阶段(6-8周):此时应专注于保持踝关节和小腿肌肉的灵活性和轻微的负重训练。
*静态肌肉收缩*:做一些不需移动关节的肌肉收缩练习,有助于保持肌肉力量。
*踝关节活动度*:例如脚趾伸展、小圈画脚,帮助保持或增加关节活动度。
*低负重练习*:如双拐行走或部分负重行走,根据医生建议适当进行。
2.中期阶段(8-12周):重点转向增强肌力和提高运动能力。
*平衡训练*:站在单腿上以改善平衡感,可以借助平衡板等辅助工具。
*渐进负重*:逐步增加负重程度,开始用正常步态行走。
*弹性带训练*:使用阻力带进行各种方向的踝关节运动,从而加强肌肉。
3.后期阶段(12周以后):旨在全面恢复正常功能和支持复杂运动。
*功能性训练*:包括慢跑、跳跃等动态活动,提升踝关节的承受能力。
*强化训练*:针对小腿、足部及相关肌群进行的力量训练。
每个阶段的具体时间可能会因个人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应遵循医疗专业人士的指导来调整锻炼计划。同时,在锻炼过程中如果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合理、持续的锻炼有助于加速恢复过程,但切忌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