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手术后尿液中含有血块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2025-03-15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病情分析:结石手术后尿液中出现血块的现象可能是由于手术创伤、局部炎症或其他合并因素引起的。这种情况在一定时间内属于常见现象,但也需要警惕某些异常情况。

1.手术创伤导致的出血:

在排除结石或者处理结石的过程中,器械操作可能对尿路上皮造成损伤。比如经皮肾镜取石术或输尿管镜碎石术,有可能在手术过程中刮伤尿道黏膜或者肾盂组织,从而造成术后轻微出血并形成血块。一般这种出血会随着创口愈合逐渐减少。

2.炎症反应引发的出血:

手术可能引起局部炎症,例如膀胱炎、尿道炎或肾盂炎等。在炎症状态下,尿路黏膜充血脆弱,容易破裂出血,加之尿液中的细菌及代谢产物刺激,也可能导致血块出现。

3.血凝不良或抗凝药物影响:

如果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例如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或血小板抑制剂(如阿司匹林),可能会加重术后出血风险。即使小范围的出血也可能在尿液中形成明显的血块。

4.术后残留碎石或未完全清除的结石:

部分细小的结石可能在手术后仍滞留于尿路中,这些碎石移动时可能擦伤尿路黏膜,造成二次出血。一些较大的残留结石甚至可能阻碍尿液流动,使血液更易在尿路中聚集成块。

5.尿路梗阻或感染恶化:

若术后尿路通畅性受到影响,比如因水肿或组织痉挛导致的梗阻,可能伴随继发性感染。感染恶化时可能进一步诱发黏膜损伤和血块形成。

6.稀有原因:

在少数情况下,如果术后出现了静脉瘘、假性动脉瘤或者其他血管异常,也可能通过尿液表现为持续性血块,但这些情况较为罕见。

如果术后尿液中的血块持续增多、颜色鲜红或伴随明显疼痛、发热,需要及时到医院复诊,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