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前列腺炎的分类:前列腺炎分为急性细菌性、慢性细菌性、慢性非细菌性和无症状性炎症四种类型。其中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又称慢性盆底疼痛综合征)占所有病例的90%以上,多发于年轻和中年男性。
2.发病率:研究数据显示,前列腺炎的总体发病率为男性的8%~16%。对于30岁左右的男性,特别是久坐、缺乏运动、饮水不足或长期憋尿的人群,患病风险会显著增加。
3.病因: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尿液反流、感染、免疫异常、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等。例如,过度饮酒、辛辣饮食、频繁骑自行车或久坐会对前列腺造成刺激,从而诱发炎症。
4.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排尿困难、会阴部疼痛、下腹部坠胀感,有时还伴有性功能障碍,如早泄或射精痛。不同类型的前列腺炎症状轻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有所差异。
5.诊断方法:通过病史采集、直肠指检、前列腺液检查、尿液分析及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可以初步确定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前列腺分段尿液培养以明确是否存在感染。
6.治疗方式: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疗程为4~6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则需要更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可通过物理治疗、症状缓解药物以及调整生活习惯来改善病情。
前列腺炎的发病情况复杂,与年龄无直接关系,但与个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科学预防和及时就医有助于降低风险并改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