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小于5毫米的结石:
研究表明,直径小于5毫米的尿管结石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自然排出,成功率约为70%至90%。
排石过程中可使用解痉和平滑肌松弛药物,如α受体阻滞剂,这些药物有助于结石排出。
增加饮水量,每天饮用2-3升水能稀释尿液并促进结石排出。
若有疼痛,可通过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症状。
2.大于5毫米但小于10毫米的结石:
此类结石自然排出的可能性显著降低,通常为20%-50%。对于这类患者,可以根据症状决定采用药物辅助排石或微创干预。
药物治疗与大量饮水仍然是重要的初步措施。
如果结石长时间未排出且出现剧烈疼痛或梗阻,则需考虑微创治疗,例如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3.大于10毫米的结石或伴随严重症状:
通常需要积极的手术干预。常用方法包括:
a.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合某些位置的中小型结石,但对硬度较高的结石效果有限。
b.经皮肾镜取石术:适用于较大的结石,尤其是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清除的情况。
c.输尿管软镜或硬镜碎石术:通过内窥镜设备进入输尿管直接粉碎并清除结石。
d.开放手术或机器人辅助手术:多用于复杂病例。
4.合并感染或梗阻时:
如结石同时引发急性肾积水或感染,应紧急处理以解除梗阻,避免发展为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通常先放置输尿管支架或肾造瘘引流,并在病情稳定后处理结石。
日常应注意维持充分的水分摄入,同时根据结石类型调整饮食习惯,例如减少草酸盐、嘌呤或者钠的摄入,以预防结石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