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BK病毒的来源
BK病毒在人群中的感染率较高,大约80%-90%的成年人在早年已经感染过此病毒。初次感染通常发生在儿童期,多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播,感染后病毒长期潜伏在肾脏上皮细胞和泌尿系统中。
2.肾移植患者的易感性
肾移植术后,患者需要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以防止排斥反应。免疫抑制剂会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整体功能,使得潜伏的BK病毒有条件重新激活并复制。一旦病毒量增加,就可能出现在尿液中。
3.病毒激活的触发因素
免疫抑制剂的类型和剂量:某些药物如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可能与BK病毒的激活相关。
排斥反应治疗:如果患者经历急性排斥反应并接受了更强效的免疫抑制治疗,BK病毒激活的风险也会增加。
用药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免疫抑制剂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有些人可能更容易因药物作用导致病毒激活。
4.诊断和检测
通常通过检查尿液或血液中的BK病毒DNA来确认是否已激活。如果仅在尿液中检测到病毒DNA,提示病毒可能尚未侵入肾组织;若血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则可能已有病毒血症甚至病毒性肾病的风险。
5.可能的临床后果
如果不加以干预,BK病毒感染可能损害移植物功能,导致BK病毒相关的移植肾病。这种情况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可能造成移植物丢失。
肾移植后的患者需定期监测BK病毒水平,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同时注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