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年龄相关的骨密度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骨骼会经历一种称为骨重建的不平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骨骼的分解速度超过了新骨的生成速度。通常在50岁以后,骨密度每年会平均下降0.5%到1%。
2.激素影响:特别是在女性中,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是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之一。绝经后的女性因雌激素急剧下降,导致骨密度加速流失,通常在绝经后10年内,骨密度可以下降多达10%到20%。男性也会因为睾酮水平的逐渐下降而受到影响,但这个过程较为缓慢。
3.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而维生素D则有助于钙的有效吸收。老年人的食欲和消化功能可能减退,导致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随着年龄增加,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也会下降,这进一步影响了骨健康。
4.活动量减少:老年人通常运动量减少,而运动尤其是负重运动对维持骨强度至关重要。缺乏运动会加速骨质的流失。
5.其他健康因素:一些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影响骨健康的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还有服用某些药物(如类固醇)也会增强骨质疏松的风险。
随着年龄的增长,应注意饮食中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并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以尽早发现骨质疏松的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