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病原体:
蛔虫病由蛔虫引起,蛔虫是一种大型线虫,成虫可长达15-35厘米。
蛲虫病由蛲虫引起,蛲虫是一种小型线虫,成虫通常只有5-13毫米。
2.传播途径:
蛔虫主要通过摄入含有蛔虫卵的污染食物或水传播。卵在人体内孵化后幼虫会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经肺部再返回肠道发育为成虫。
蛲虫主要通过接触被蛲虫卵污染的手指、衣物、玩具等进行传播,尤其是在儿童之间更为常见。卵在肠道孵化后,成虫移动至直肠并夜间产卵于肛周皮肤。
3.症状表现:
蛔虫病可能导致腹痛、恶心、呕吐、营养不良、咳嗽等症状,由于蛔虫的迁移过程,有时也可能出现肺部症状如咳嗽和呼吸困难。
蛲虫病的典型症状包括肛门瘙痒,特别是在夜间加重,严重者可能伴随失眠、烦躁以及消化不良等。
4.诊断方法:
蛔虫病通常通过粪便检查发现蛔虫卵来确认。
蛲虫病一般通过透明胶带法收集肛周皮肤上的卵进行显微镜检查看。
这两种疾病都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来清除体内的寄生虫,同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预防其传播非常重要。注意勤洗手和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对于预防蛔虫病尤为关键,而对于蛲虫病,应定期清洗和更换床上用品以减少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