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饮食纤维摄入不足:膳食纤维对大便的形成至关重要,其不足会导致部分粪便质地较软,排出时形状偏细,而后段粪便因水分减少变得较为干硬且粗大。
2.肠道蠕动异常:肠道运动不规律可能使部分粪便停留时间过长,而另一些未充分吸收水分的粪便则显得偏细。这种情况在肠易激综合征中较为常见。
3.直肠或肛门括约肌功能改变:如果直肠或括约肌对排便的调控出现问题,可能导致粪便排出速度或压力差异,表现为前细后粗。
4.肠腔阻塞或狭窄:息肉、肿瘤或炎症引起的局部狭窄会导致粪便在通过该区域时被挤压成细条状,而后续粪便通过正常肠腔时则显得相对粗大。
5.粪便积滞:若粪便在结肠内存留时间较久,水分被进一步吸收,导致部分粪便较为干燥和粗糙,从而造成排便前后的形态差异。
如长期存在此现象,还伴有其他症状如腹痛、血便或体重下降,应尽早就医进行检查,包括肠镜或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平时应注意适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喝水、规律作息以改善肠道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