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消化系统疾病
急性胃肠炎:由病毒、细菌感染或食物中毒引起,常伴随腹泻和腹痛。
消化性溃疡:胃黏膜损伤可引发恶心,进食后症状可能加重。
胆道疾病:如胆囊炎或胆石症,呕吐通常伴有右上腹部疼痛。
2.中枢神经系统因素
颅内高压:脑出血、脑肿瘤等会刺激呕吐中枢,导致喷射性呕吐。
偏头痛:部分患者在剧烈头痛时可能出现反射性恶心或呕吐。
迷路炎:内耳功能紊乱引发眩晕,同时伴有恶心和呕吐。
3.妊娠反应
孕早期: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多见于怀孕初期,称为妊娠剧吐。
4.代谢和内分泌异常
高血糖或低血糖:血糖波动会引发恶心,尤其在糖尿病患者中较常见。
尿毒症:严重肾功能不全时,体内毒素积聚可刺激呕吐。
5.药物或毒素影响
药物副作用:部分抗生素、化疗药物等可能直接刺激胃肠道或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呕吐。
酒精中毒:大量饮酒后胃黏膜受到强烈刺激,可引发呕吐。
6.心理因素
压力或焦虑过度:长期情绪紧张可能通过神经机制引发胃肠道反应。
根据病因不同,可能需要对症治疗,若症状持续、频繁或伴随其他严重体征(如剧烈疼痛、高热、脱水等),应尽快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