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发病率和成因:胃底腺息肉是胃息肉的一种,主要发生在胃的底部,即胃底部位。其形成与慢性炎症、遗传因素及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有关。
2.临床特征:许多胃底腺息肉患者并无明显症状,常在内窥镜检查中偶然发现。这些息肉通常体积较小,多为直径小于1厘米的圆形或椭圆形隆起。
3.诊断与鉴别:胃底腺息肉常通过胃镜检查确认,并辅以组织活检以排除其他类型的息肉或胃癌。必要时,通过病理学检查进行进一步鉴别。
4.治疗与预后:大多数胃底腺息肉无需特殊治疗,仅需定期随访观察是否有变化。对于体积较大、增长速度较快或伴有出血症状的息肉,可能需要通过内镜下切除进行处理。
5.风险因素与预防: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的人群,胃底腺息肉的发生几率较高。控制药物使用时间和剂量,以及管理胃部疾病,可以降低发生概率。
胃底腺息肉一般为良性,但对于一些具有潜在恶变风险的情况,如快速增长或出现症状的息肉,应及时就医并考虑切除。定期健康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管理此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