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发病部位不同:表证主要表现为肌肤、腠理或浅表部位的病变,常见于感受外邪初期,如风寒、风热等,且发病时间多短暂;里证则多涉及脏腑和深层组织,多由外邪入里、饮食失调或情志因素导致。
2.病程时间差异:表证一般发病急骤,病程较短,症状变化较快;里证病程可长可短,体现在深层的脏腑功能失调,症状持续或反复出现。
3.临床表现各异:表证常伴有发热恶寒(寒热往来)、头痛、全身酸楚、鼻塞流涕等症状,舌苔薄白,脉象浮;里证多表现为高热不退、口渴喜饮、腹胀便秘、腹泻、呕吐等内脏症状,舌苔黄腻或干燥,脉象沉细或沉实。
4.病因的区别:表证多因外感风寒、风热等六淫邪气侵袭机体引起;里证则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衡或久病导致正气亏虚,进而引发内脏功能失调。
5.治疗原则差异:表证以解表散邪为主,采用辛温解表或辛凉解表药物,如麻黄汤、银翘散等;里证则根据具体脏腑病变情况,进行清里热、温里寒、补益气血等治疗,例如大承气汤用于实热积滞,四逆汤用于寒邪直中。
在临床实践中,表证和里证并非完全独立存在,可能同时出现或互相转化,因此需综合辨证分析,而非仅凭单一症状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