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生理方面
饥饿感可能与血糖水平波动有关。如果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比例较高,尤其是精制糖类,会导致餐后血糖快速升高,然后迅速下降,从而引发反复的饥饿感。
快速代谢也可能是一种原因。一些人基础代谢率较高,因此能量消耗快,容易产生饥饿感。
消化系统疾病,比如胃酸过多或胃排空过快,也可能导致持续性进食欲望。
2.心理方面
情绪性进食很常见,应激、焦虑或抑郁可能促使进食作为一种缓解情绪的方式,而此时并非真正的生理饥饿。
习惯性进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形成了“不停嘴”的行为习惯,即使不饿也会有进食冲动,这与长期的饮食习惯和节奏有关。
3.其他可能因素
荷尔蒙紊乱,例如胰岛素抵抗会增加对甜食的渴望;瘦素、胃饥饿素等调节食欲的激素异常也可能引发进食冲动。
睡眠不足可能影响食欲调节激素的分泌,如增加胃饥饿素水平,降低瘦素水平,从而增强饥饿感。
某些药物的使用,例如含有类固醇的药物,可以引起食欲大增。
需要根据情况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同时合理控制饮食频率。在排除疾病的前提下,建议养成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来帮助稳定代谢。如果长期无法改善,应及时进行医学检查以明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