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消化内科
1.胃肠功能紊乱
当胃产生饥饿信号时,会分泌胃液以准备消化食物,但如果胃肠功能紊乱,如胃炎、胃动力不足或消化不良,可能会导致即使感到饥饿也没有进食欲望。
2.血糖水平波动
血糖下降时,大脑会感知饥饿并发出信号。但长期血糖不稳定可能影响食欲调节,导致饥饿感与进食欲望脱节。例如,低血糖患者可能感到非常疲劳或恶心,而不是单纯的饥饿。
3.激素失衡
饥饿和饱腹感受由激素控制,例如瘦素和胃饥饿素。如果这些激素分泌异常,例如睡眠不足、慢性压力或肥胖,都可能让人感到饥饿但对食物提不起兴趣。
4.精神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或过大的心理压力可以抑制正常的食欲,即使身体有饥饿信号,也可能因为情绪低落而不愿进食。
5.饮食结构问题
长期摄入高糖、高脂肪但缺乏营养的饮食会导致饥饿感增强,但身体却缺乏实际所需的微量营养素,这可能让人觉得无精打采,不想吃更多食物。
6.慢性疾病或药物影响
一些慢性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肾功能障碍或某些感染都可能干扰食欲。特定药物如抗生素、降压药等也可能抑制进食欲望。
7.生活作息紊乱
规律作息对身体的饥饿与进食信号非常重要。夜晚熬夜、工作压力大或错过固定用餐时间都会破坏正常的生物钟,使得身体感到饥饿但不能很好地接受食物。
如果以上情况持续,建议关注是否伴随其他症状,如体重明显变化、持续疲劳或消化不适,并及时到医院进行进一步评估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