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作用机制:
氯吡格雷通过抑制血小板表面的ADP受体,从而阻止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这种作用是不可逆的,意味着一旦药物与受体结合,其效果将持续整个血小板生命周期,通常为7至10天。
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酶,从而减少血栓素A2的合成。血栓素A2是促进血小板聚集的重要因子。这种作用也是不可逆的。
2.临床应用:
氯吡格雷常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以及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病人,以降低心肌梗塞、中风和血管死亡的风险。
阿司匹林广泛应用于预防心肌梗塞、中风和外周动脉疾病的长期管理中。它也被用于短期内预防手术或介入治疗后血栓的形成。
3.副作用:
氯吡格雷的主要副作用包括出血风险增加,特别是在胃肠道,以及可能出现的一些过敏反应。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也以出血为主,尤其是胃部不适、溃疡和耳鸣等消化道问题。
4.药物相互作用:
氯吡格雷与某些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例如奥美拉唑)的联用可能会降低其代谢活性,从而削弱抗血小板效果。
阿司匹林可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发生相互作用,增加出血的风险。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在预防血栓形成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二者的具体应用和注意事项有所不同。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根据医生建议和个人健康情况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