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中璞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血管内科
1.病因和机制: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一般与心脏传导系统中的异常有关,包括房室结区域的自动性增加或触发活动。可能的诱因包括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的影响、电解质失衡,以及心脏结构异常等。
2.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心悸、疲倦、头晕,甚至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等症状。这些症状多与心动过速的速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3.诊断方法:诊断通常依赖于心电图检查,可以识别出心动过速的特征性模式。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也可能用于评估心律失常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4.治疗方案:对于轻微病例,可能不需要特殊治疗,仅需观察和监测。对于症状明显者,治疗措施包括调整药物治疗、纠正电解质平衡以及在某些情况下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性心动过速可通过精确诊断和适当管理得到有效控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避免已知的诱发因素,并定期进行心脏健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