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狂犬病是一种致命的病毒性疾病,由狂犬病毒感染引起。其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的咬伤或抓伤传播给人类。
2.传统上,狂犬病的诊断大多基于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这些方法在早期阶段可能不足以确诊,因为狂犬病潜伏期较长,症状出现时往往已经进入疾病晚期。
3.实验室诊断方法中,脑组织的直接荧光抗体检测是确诊狂犬病的“金标准”,但这种方法需要在患者死亡后进行,对于活体患者则不适用。
4.活体患者的狂犬病诊断可以使用皮肤活检、脑脊液分析以及唾液或角膜印迹等方式。这些标本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狂犬病毒RNA,但灵敏度可能有所不同。
5.唾液检测虽可用于研究目的,但因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低,尚未成为常规诊断工具。即便如此,在有症状和高风险暴露史的病例中,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唾液检测也能提供一定的辅助信息。
狂犬病一旦发病几乎100%致死,因此重点在于预防,包括及时的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以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