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麻醉与摆体位:通常采用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以便于手术操作。
2.建立气腹:在脐周或下腹部插入气腹针,将二氧化碳气体注入腹腔,使腹壁与内脏分离,为手术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
3.放置套管和器械:一般需要放置几个套管,其中一个用于插入摄像头,其他用于手术器械。常用位置包括脐孔、左下腹和右下腹。
4.暴露输尿管:通过摄像头引导,使用电刀或超声刀暴露并分离出输尿管及其周围组织。
5.游离输尿管:沿输尿管走行方向,小心地将其从周围组织中剥离,以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6.切断输尿管:在病变部位或狭窄处将输尿管切断,并保留健康的远端和近端输尿管。
7.新建输尿管膀胱连接口:在膀胱壁上选择合适位置,切开膀胱黏膜,形成一个新的输尿管膀胱连接口。
8.输尿管再植:将输尿管重新植入到新开的膀胱切口内,并使用细线进行缝合固定,确保没有漏尿现象。
9.放置引流管:为了防止术后渗液积聚,一般会在腹腔内放置一根引流管,通常从腹壁的小切口引出。
10.关闭切口: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和漏尿后,依次关闭腹壁各层切口,最后缝合皮肤。
术后需密切观察有无尿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