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通常与高胆固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有关。高胆固醇水平会增加脂质在动脉壁内沉积的风险;高血压则会损伤血管壁,使其更容易受到脂质沉积的侵袭;吸烟不仅直接损害血管,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更容易出现动脉硬化。
2.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包括脂质条纹的出现、纤维帽形成及复杂斑块演变。脂质条纹是最早期的病变表现,而纤维帽是在脂质条纹基础上,由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及胶原蛋白生成所形成的结构。随着病变的进展,纤维帽可能破裂,引起血小板聚集,从而加重动脉狭窄。
3.临床表现方面,右侧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会引起手臂无力、疼痛、麻木以及运动功能障碍。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引起急性缺血事件,如脑卒中或心肌梗死。
4.诊断方法包括超声多普勒检查、CT血管成像及磁共振血管成像等。这些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斑块的位置、大小及对血流的影响程度。
5.治疗策略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及降压药物,以减缓病变进程并预防并发症发生。手术治疗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预防措施方面,应积极控制胆固醇和血压水平,戒烟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