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烫伤是什么意思

2024-10-28
ⓘ 提示: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线下就医

陈晓东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整形外科

病情分析:低温烫伤是指皮肤或组织在接触到较热但未达到高温的物体或液体时发生的损伤,通常由于长时间接触温度为44-50摄氏度之间的热源所致。虽然这种烫伤温度不算非常高,但持续时间长会导致严重损伤。

1.低温烫伤的发生机制:

皮肤和组织在接触到44-50摄氏度的热源时,细胞蛋白质变性开始,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损伤逐步加深。

温度虽低于传统意义上的烫伤温度(超过60摄氏度),但如果持续接触数分钟至数小时,仍可导致类似的组织破坏。

2.常见原因:

使用热水袋、暖宝宝、取暖器等长时间接触皮肤。

长期浸泡在温度适中的洗浴水中,尤其是对某些部位(如脚底或手掌)保持固定姿势。

睡眠状态下无意识地接触低温热源,无法及时觉察和避免。

3.临床表现:

一度:皮肤红肿、疼痛,有时伴有水疱。

二度:出现更大范围的水疱,可能有渗液。

三度:皮肤坏死,颜色发黑,甚至失去感觉。

4.处理方法:

迅速停止与热源的接触。

用冷水冲洗受伤部位至少20分钟,以降低皮肤温度,减少进一步损伤。

避免直接刺破水疱,以防感染。

就医评估损伤程度,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换药处理。

低温烫伤容易被忽视,但其危害同样不可小觑。注意使用热源时不要长时间接触皮肤,尤其是在睡眠状态下应特别警惕。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