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形态特征:
水瘊子通常直径为2-5毫米,呈圆顶形。
表面光滑且有蜡状光泽。
中央常有脐窝样凹陷,挤压时可能出现白色豆渣样物质。
2.常见部位:
儿童多见于面部、躯干和四肢。
成人尤其是免疫力低下者,可能出现在生殖器、腹股沟及大腿内侧。
3.传播方式:
直接接触传染,如皮肤接触或抓挠后自体接种。
间接接触传染,通过共享毛巾、衣物等。
性接触传播,尤其在成人中较为常见。
4.临床表现:
一般无痛,但可伴有轻微瘙痒。
可单发或多发,数量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
皮疹周围可能出现红斑或炎症反应,尤其是在抓挠后。
水瘊子虽然看似严重,但通常属于良性病变,多数情况下可以自行消退。为了避免传播和并发症,应及时就医诊治,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抓挠和共享卫生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