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溶栓药物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这种药物在中风发作后三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可显著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但使用时间窗为4.5小时内。
尿激酶:另一种有效的溶栓药物,可以帮助溶解血栓,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但同样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2.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广泛应用于中风的二级预防,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
氯吡格雷:适用于对阿司匹林不耐受或无效的患者,同样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作用。
3.抗凝药物
华法林:常用于预防由心源性因素引起的脑中风,如房颤导致的中风。需要定期监测血液凝固状态,调整剂量。
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相较于华法林,使用更方便,无需频繁监测。
4.其他药物
血管扩张药:如尼莫地平,可以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大脑供血,特别是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血管痉挛有预防作用。
神经保护剂:如依达拉奉,通过清除自由基保护神经细胞,可能对中风后神经功能恢复有所帮助。
早期识别并迅速处理是减少脑中风损害的关键。患者一旦出现疑似中风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后遗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