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文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泌尿外科
1.高浓度矿物质:当尿液中钙、草酸盐、尿酸等物质浓度过高时,这些物质可能会析出并形成晶体。比如尿液中钙含量过高的人更容易形成草酸钙结石。
2.低尿量:饮水不足或大量出汗导致尿量减少,尿液浓缩,使得矿物质和化学物质更容易达到饱和状态,形成结石。正常情况下,每日尿量应保持在2-2.5升左右,以稀释尿液中的结石成分。
3.尿液的pH值:尿液的酸碱度对结石的形成有显著影响。酸性尿液(pH值低)容易形成尿酸结石,而碱性尿液(pH值高)则容易形成磷酸钙结石。
4.饮食习惯:高蛋白、高盐和高糖饮食会增加尿液中草酸盐、钙和尿酸的浓度,从而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特别是富含草酸盐的食物如菠菜、甜菜和坚果等,摄入过多会增加草酸盐结石的风险。
5.代谢异常:一些代谢性疾病如高尿酸血症、肾小管酸中毒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会导致体内矿物质和化学物质代谢紊乱,从而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6.感染:某些类型的尿路感染会导致细菌分解尿素,形成氨和碳酸盐,这些物质结合后可形成感染性结石,如镁铵磷酸盐结石。
饮用充足的水、保持适当的饮食习惯、定期检查尿液的pH值和矿物质浓度,有助于预防尿结石的形成。避免过量摄入高草酸、高盐和高蛋白食品,尤其在有既往尿结石病史的人群中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