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作用机制:巴曲酶通过影响凝血过程,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和凝聚性,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但正因为这种抗凝效果,在使用时可能导致出血并发症,包括脑出血。
2.临床数据显示:在一项涉及大量患者的研究中,使用巴曲酶的患者中约有1%到2%的发生出血事件,而在这些出血事件中,脑出血是一个严重但相对少见的并发症。
3.危险因素:高龄、既往有出血史、高血压未得到控制、同时使用其他抗凝药物等因素,会增加巴曲酶引起脑出血的风险。这些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4.监测措施:在使用巴曲酶的过程中,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出血倾向,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尽管巴曲酶在治疗血栓性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潜在的出血风险,尤其是脑出血的风险,必须在治疗决策中予以权衡。对于高风险人群,应谨慎使用,并严格监测其用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