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欣欣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皮肤科
1.发生机制:
皮脂腺瘤:主要由皮脂腺细胞增生形成。通常与遗传因素有关。
粉瘤:也称为表皮囊肿或毛囊角化囊肿,主要是由于毛囊堵塞导致的角质物质堆积形成。
2.外观特征:
皮脂腺瘤:常见于面部、颈部和躯干,呈现为黄色或皮肤色的小结节,多为单发,也可多发。
粉瘤:表现为皮下圆形或椭圆形隆起,质地较硬,可有中央小孔,按压时可能有白色角质物溢出。粉瘤多见于头皮、耳后、背部等部位。
3.症状和体征:
皮脂腺瘤:通常无明显症状,不痛不痒。但在部分情况下,肿瘤可能会增大或发生感染,引起局部红肿疼痛。
粉瘤:一般无疼痛感觉,但如果感染或破裂,可能引起局部红肿热痛及脓液排出。
4.诊断与治疗:
皮脂腺瘤:通过临床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若体积较大或影响美观,可考虑手术切除。
粉瘤:也需通过临床检查明确诊断。如果感染,应首先进行抗感染治疗,待炎症控制后再行手术切除,避免复发。
皮脂腺瘤和粉瘤都是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各自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对于皮肤上出现的不明肿物,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准确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