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识别愤怒的原因
愤怒通常由外部事件或内部心理因素引发,包括受到不公平对待、沟通障碍或长时间压力积累。清楚意识到愤怒的来源是缓解情绪的第一步。研究显示,约70%的愤怒情绪与未解决的沟通问题有关。
2.调整呼吸模式
愤怒时身体往往处于应激状态,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深呼吸可以降低生理紧张感,有助于平复情绪。例如采用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重复3至5次,可显著放松身心。
3.尝试转换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能够防止愤怒持续升级。例如,通过短时间散步、听音乐、阅读等方式让大脑从引发愤怒的情境中脱离。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在80%以上的实验对象中有效。
4.锻炼表达情绪的能力
长期压抑愤怒可能导致身体疲劳、焦虑甚至心血管疾病。尝试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比如与可信赖的人交谈,或者用书写记录情感变化,可以帮助释放负面能量并找出解决办法。
5.培养积极的认知习惯
认知行为疗法理论认为,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有助于减少愤怒。例如,当面对令人生气的情况时,可以尝试反问自己“这个问题是否真的值得如此愤怒”,效果显著。
6.规律运动与健康饮食
运动能促使内啡肽分泌,提高情绪稳定性。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如跑步或瑜伽。同时,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因为这些会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剧情绪波动。
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感,但如果频繁发生或难以控制,可能会对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必要时应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治疗,确保情绪调节能力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