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典型躁狂发作至少持续一周,表现为情绪高涨、精力旺盛、自我评价过高、减少睡眠需求等;抑郁发作则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需持续两周以上。
问询家族精神疾病史,因为双相障碍与遗传有显著相关性,一级亲属中患病风险可增加到普通人群的2-10倍。
2.临床症状评估
使用标准化量表,例如躁狂状态评分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以量化症状的严重程度。
观察是否符合国际分类标准。根据诊断标准,双相I型障碍需有明确的躁狂发作,而双相II型障碍需要存在轻躁狂和重度抑郁发作。
3.排除其他可能性
排查甲状腺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疾病、药物滥用等因素,这些都可能诱发类似于双相障碍的症状。
实验室检查包括甲状腺激素水平、维生素缺乏筛查,以及毒理学分析以判断药物或物质的影响。
4.生活事件和触发因素分析
检查近期是否有压力性事件、长期心理创伤,或日常生活模式(例如睡眠规律)是否失调,这些可能成为发作诱因。
5.长期观察
双相障碍具有周期性特征,需要通过多次随访记录病程演变,以确认症状模式和类型。
双相障碍复杂多变,需在症状出现早期进行科学评估,并尽早开展治疗,以降低复发率和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