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中医科
1.承山穴:位于小腿后侧正中线,当腓肠肌肌腹下缘与跟腱交界处。刺激该穴有助于缓解小腿局部肌肉紧张,减轻跟腱区域的压力并促进血液循环。
2.太溪穴:位于足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太溪为肾经的重要穴位,有助于增强机体整体活力,同时对踝关节周围的组织起到调理作用。
3.昆仑穴:在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该穴为膀胱经的重要位置,能够帮助减轻局部疼痛,并通过疏通经络改善炎症。
4.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约三寸处。该穴是脾、肝、肾三条经脉的交会点,可调节全身的气血运行,对因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跟腱炎具有辅助疗效。
在刺激穴位时,建议选择针灸、推拿或按压等方式操作,每次可持续5-10分钟,力度适中,频率以每日1-2次为宜。同时配合休息、冰敷以及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帮助恢复跟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