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燕文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肿瘤科
1.遗传因素:约20%的结直肠癌病例与遗传密切相关。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林奇综合征是两种主要的遗传性肠癌综合征。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在青春期即可能出现大量息肉,并在30至40岁前发展为结直肠癌。而林奇综合征可使癌症发生风险增加至80%以上。
2.饮食习惯: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会增加肠道癌变风险。研究表明,经常摄入红肉和加工肉类,如香肠、培根和火腿,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存在显著关联。反之,膳食纤维、抗氧化剂和某些微量元素对肠道具有保护作用。
3.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炎症性肠病可能导致肠壁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从而增加癌变可能性。这些疾病患者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2至6倍。
4.肥胖与久坐行为:体重指数过高和长期缺乏运动是明确的危险因素。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肥胖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约30%,而久坐行为则通过减少肠道蠕动间接促进癌变。
5.环境与化学暴露:长期接触工业化学品或其他致癌物质可能影响DNA突变率。吸烟和酗酒也会损害肠道细胞,加速癌变过程。
6.大肠息肉: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癌的重要前兆,年轻人如果有息肉未及时发现和摘除,也可能因其缓慢恶变形成癌症。
早期预防包括保持健康饮食、戒烟限酒、规律运动及定期检查,尤其对于存在家族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