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保证充足睡眠:成年人通常需要每天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注意力下降、免疫功能减弱和慢性疲劳感,应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如果存在长期失眠问题,可寻求医疗帮助。
2.饮食调整: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健康脂肪,必要时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C和铁元素等营养物质。这些成分有助于能量代谢和氧气运输。减少高糖、高油食品及含咖啡因饮料的消费,以防止血糖波动和神经系统过度兴奋。
3.适度体育锻炼: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例如快走或骑自行车,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促使体内释放内啡肽,有效缓解疲劳。同时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的过度疲劳。
4.调节心理压力:长期心理压力会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因此应学会通过冥想、正念练习或兴趣活动放松情绪。与人沟通和寻求社会支持同样重要,可减少孤独感和焦虑感对身心造成的负担。
5.注意身体信号:如果疲劳感持续数周甚至加重,可能是潜在疾病的早期表现,如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慢性疼痛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并治疗。
解决身体疲劳需要从多个层面调整生活方式,关注睡眠、饮食、运动和心理健康,同时警惕是否存在影响精力的潜在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