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遗传因素: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具有较高的遗传倾向。一级亲属(如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精神分裂症者,其发病风险约为普通人群的10倍。如果双胞胎中的一个患病,另一个的发病概率在40%-50%之间。多个基因被认为与此病相关,但单一基因并不足以导致疾病的发生。
2.神经生物学因素:大脑结构和功能异常与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例如,许多患者的大脑某些区域(如额叶、海马和前扣带回)的灰质减少,同时脑内多巴胺系统异常过度活跃也被认为是其主要病理机制之一。这种神经递质的不平衡可能会导致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紊乱。
3.环境因素:环境压力也是重要诱因。围产期并发症,如早产、低体重出生或者母体妊娠期间感染,会增加后代精神分裂症的发病风险。生活中的重大压力事件、吸毒(尤其是长期滥用大麻或甲基苯丙胺)以及城市化环境等,也可能在个体已有易感性的情况下加速疾病的爆发。
4.心理社会因素:家庭关系不和谐、童年时期遭受虐待或忽视等负性生活事件可能影响个体对压力的应对能力,从而诱发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或加重病情。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综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