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正华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心理精神科
1.发病率与常见年龄:精神分裂症的终生患病率约为0.5%~1%,换句话说,每100人中可能有1人会罹患此病。其典型发病年龄在15至35岁之间,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是高发群体。
2.主要症状分为三类:
阳性症状,如幻觉(以听到不存在的声音最为常见)、妄想(例如被害妄想)和思维紊乱;
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缺乏动力、兴趣减退;
认知障碍,例如记忆力、注意力下降及执行功能受损。
3.病因复杂:该病的确切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多由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异常(如多巴胺系统功能失调)、环境应激(如童年创伤、家庭压力)等共同作用。
4.预后影响因素:
起病越早、症状越重,预后可能越差;
是否及时接受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家庭及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
5.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是基础,目前主要采用抗精神病药物;
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社交技能训练,可帮助患者改善功能;
康复训练和家庭干预有助于减少复发,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6.康复可能性:虽然有些患者可能会反复发作,或在恢复中仍存在功能缺损,但也有许多人可以通过长期管理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
精神分裂症不是不治之症,通过科学治疗和耐心陪伴,大多数患者可以逐步回归社会。但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定期随访,并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