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琼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
1.铜偏高的常见原因
长期摄入含铜量较高的食物或水源。正常情况下,成人每日铜推荐摄入量约为0.9毫克,若长期超过2毫克可能引发毒性作用。
肝功能异常导致铜代谢紊乱,例如肝炎或肝硬化可能干扰铜排泄。
遗传性疾病,如威尔逊病,也会导致体内铜积累,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2.临床表现与健康风险
铜偏高可能损害胰腺细胞,加重糖尿病病情,使得胰岛素分泌受到抑制。
高铜水平可能诱发氧化应激反应,增加心血管风险,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疾病。
其他症状可能包括关节痛、胃肠不适、疲劳等。
3.饮食调整建议
降低高铜食物摄入,包括贝类、动物肝脏、坚果类(如腰果)、巧克力等。
使用低铜含量的饮用水,可选择过滤设备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增加锌含量丰富的食物(如鱼类、瘦肉、全谷物),锌可以竞争性抑制肠道对铜的吸收。
4.促进铜排泄的方法
若铜负荷较高,可以考虑补充螯合剂,例如二巯基丙磺酸钠,帮助体内铜排泄。但需由专业医生指导使用。
注意改善肝功能,避免酒精摄入,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
5.结合糖尿病治疗
维持血糖稳定,控制饮食总热量及碳水化合物比例,避免进一步损害器官功能。
定期检查微量元素水平,包括铁、锌等,以评估是否存在营养失衡。
在药物使用时,需要警惕可能影响铜代谢的药物。
糖尿病患者处理铜偏高问题需要综合评估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干预,同时保持常规血糖管理以减轻代谢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