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继南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骨科
1.急性期(1-2周):此阶段主要集中于消肿和疼痛管理。建议进行休息并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并减少肿胀。同时,冰敷有助于减轻炎症。
2.恢复期(3-6周):在这个阶段,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重点是加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稳定性。物理治疗可能包括轻度运动、伸展练习以及使用支撑装置来帮助稳定脚踝。
3.强化期(7-12周):继续改善脚踝的灵活性和功能性。可以逐步恢复日常活动和运动,但需确保以安全和适当的方式进行,以防止再伤。
脚踝错位的恢复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早负重或进行剧烈运动,这样有助于降低再次受伤的风险。定期复查及遵循康复计划对于确保最佳恢复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