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良元副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监测和维持生命体征:需要持续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维持血压在安全范围是关键,因为过高的血压可能导致进一步出血,而过低则可能减少脑灌注。
2.药物管理:使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避免加重出血。使用渗透性利尿剂(如甘露醇)或其他药物以降低颅内压。
3.呼吸支持: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不规律,可能需要机械通气,以确保身体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
4.外科干预: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来减轻颅内压力,如去骨瓣减压术。但脑干出血手术风险较大,应谨慎考虑。
5.营养和水电解质管理:通过静脉补液和营养支持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6.并发症预防和管理:预防和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感染、深静脉血栓和压力性损伤等。
脑干出血患者的预后多取决于出血的严重程度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时就医和综合处理对于改善预后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