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正祥主任医师
南京脑科医院 神经外科
1.脑胶质瘤的分类:
根据起源细胞类型,脑胶质瘤主要分为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室管膜瘤。
按照恶性程度,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脑胶质瘤分为四级:I级和II级为低级别,生长缓慢;III级和IV级为高级别,生长迅速且侵袭性强。其中,IV级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和最具侵袭性的类型。
2.发病率与风险因素:
脑胶质瘤在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约占30%-40%。
风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辐射暴露和某些化学物质接触。部分家族性综合征,如Li-Fraumeni综合征和神经纤维瘤病,也增加了患脑胶质瘤的风险。
3.症状表现: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癫痫发作、恶心呕吐、视力和听力变化、言语困难、认知功能下降等。
症状的具体表现取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和生长速度。
4.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脑胶质瘤的重要手段,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
确诊通常需要通过手术活检或穿刺活检获得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分析。
5.治疗方式:
治疗方案因肿瘤类型和患者整体情况而异。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方式。
对于涉及到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病例,综合治疗方案(多种治疗方式结合)往往是必要的。
脑胶质瘤是一种复杂且多样性的肿瘤,早期发现和多学科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定期体检和注意不明原因的神经系统症状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