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玉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神经内科
1.生理性因素:
紧张或焦虑:情绪波动是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在考试或公开发言等情况下。身体在应激状态下会释放更多的肾上腺素,引起肌肉颤抖。
疲劳:长时间使用手部肌肉,如写字过久,可能导致肌肉疲劳,从而出现手抖现象。
低血糖:若未及时进食,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大脑供能不足,会导致手抖,尤其在餐前或运动后明显。
2.病理性因素:
缺乏维生素:如维生素B12和镁摄入不足,可能引起神经和肌肉问题,导致手抖。
甲状腺功能亢进:这种代谢紊乱可增加全身肌肉活动,出现手抖、心慌、消瘦等症状。
帕金森病:尽管少见于小学生,但这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也需排查,手抖是其早期典型症状之一。
药物副作用:部分药物可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或肌肉功能,导致手抖。例如哮喘药物、某些抗癫痫药物等。
遗传性震颤:这是一种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青少年甚至儿童时期就可能表现为手抖,多为轻度,并不伴随其他神经系统异常。
若发现小学生频繁手抖,应仔细观察其具体情况及伴随症状,并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以便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找到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