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胸外科
1.靶向治疗药物:
a)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常用的EGFR抑制剂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西替尼等。研究显示,这些药物可以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
b)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如克唑替尼、艾乐替尼、布加替尼等。这些药物针对ALK基因重排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显著。
c)ROS1抑制剂:例如克唑替尼,对ROS1基因重排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a)PD-1(程序死亡蛋白1)抑制剂:如纳武利尤单抗、帕姆单抗等,这些药物通过阻断PD-1/PD-L1通路,激活机体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
b)PD-L1(程序死亡配体1)抑制剂:例如阿特珠单抗、度瓦鲁单抗等,也通过类似机制发挥抗癌作用。
3.其他新型药物:
a)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贝伐珠单抗是一种常用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生成,阻止肿瘤供血,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b)TK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例如安罗替尼,作为多靶点TKI,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
这些新型药物在临床应用中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特定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药物的副作用管理也是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