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涛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中医科
1.湿气:拔罐拔出水泡常见于湿气较重的人群。中医认为,湿气可以通过拔罐这种方法来排出体外。当皮肤下方的毛细血管在负压作用下破裂,体内的一些湿气和毒素也会随着液体的生成而排出。
2.炎症反应:拔罐过程中如果局部皮肤产生强烈的负压作用,毛细血管容易破裂,导致液体渗出形成水泡。这种情况可能表明局部存在炎症反应,身体对负压刺激的反应较为敏感。
3.操作不当:拔罐时间过长或负压过大,会使皮肤承受过多压力,从而引发水泡。在进行拔罐时需要注意适度,避免给皮肤造成过大负担。
4.个人体质差异:不同人的皮肤厚度及耐受力有所不同,有些人天生皮肤较薄,对拔罐的反应较为敏感,更容易出现水泡。
拔罐拔出水泡通常无大碍,但需要及时处理以防感染。清洗水泡区域后涂抹抗菌药膏,并且避免继续施加外力。若水泡较大或疼痛明显,建议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