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旭主任医师
江苏省肿瘤医院 普外科
1.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与肌肉的连接是肌肉保持正常功能和大小的关键。任何损害神经或神经-肌肉连接的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或脊髓灰质炎,均可能导致肌肉萎缩。
2.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其他重要营养素(如维生素D和E)的缺乏会影响肌肉的合成与修复,导致肌肉质量下降。
3.缺乏活动:长时间的不活动,例如卧床不起、骨折后固定或长时间坐着工作,会导致肌肉不使用,从而发生废用性萎缩。
4.衰老: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量和肌力自然下降,这是人体衰老过程的一部分,称为“肌少症”。
5.慢性疾病:一些慢性病如慢性心衰、糖尿病和癌症等,也可能通过影响代谢或增加炎症反应致使肌肉萎缩。
6.内分泌问题:甲状腺功能减退或库欣综合征等内分泌失调也可能影响肌肉组织。
7.感染与炎症:某些病毒感染或肌肉炎症性疾病如皮肌炎可能直接损伤肌肉组织,引起萎缩。
识别肌肉萎缩的潜在原因需要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详细的病史分析。发现肌肉萎缩迹象时,应及时就医以明确诊断和采取适当措施。是否存在特定症状、用药历史或家族史等都是医生诊断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