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东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脊柱外科
1.病因:
椎板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是脊柱椎板部位发生的炎症反应。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HLA-B27基因。
2.症状:
椎板炎:患者可能出现局部疼痛、发热等感染性症状,有时伴有神经压迫症状,如下肢麻木或无力。
强直性脊柱炎:典型特征为持续腰背痛,晨僵明显,随着时间推移,脊柱活动受限,严重者可能出现驼背。
3.诊断:
椎板炎:通过血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升高,影像学如MRI可显示椎板水肿和破坏。
强直性脊柱炎:依靠临床症状、家族史以及放射学检查,X线片常显示骶髂关节炎,晚期可见"竹节样"改变。
4.治疗:
椎板炎: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手段,必要时需手术清除感染灶。
强直性脊柱炎:主要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生物制剂如TNF抑制剂,以及理疗和锻炼。
椎板炎和强直性脊柱炎虽均涉及脊柱,但前者多因感染导致,后者则为长期炎症性疾病,且两者的治疗策略截然不同。识别和正确诊断这两种疾病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